2023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夏定国教授、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以及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教授应邀访问了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为中心师生作了学术报告。来自储能领域的三位顶级专家汇聚于综合实验大楼319会议室,给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会议由材料学院副院长陈厚文教授主持。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定国教授,报告题目是《基础研究促进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应用》。在前期针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中,夏定国教授团队发现该材料存在的电压衰退/电压滞后问题,主要是由于材料的持续的动力学滞后造成的。为了抑制富锂锰基材料的电压衰退,夏教授团队探索了表面缺陷石墨烯覆盖、表面渗硫等工艺,开发了锂锰无序层状材料、高熵富锂材料、电子自旋态调制材料等一系列新型材料,对富锂锰基材料的表面结构、体相局域结构及电子结构分别进行调制,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储锂性能。报告的最后,夏教授对富锂材料的工程化进行了介绍,并对富锂材料未来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第二位做报告的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杨全红教授,报告题为《从锂到钠:筛分型碳负极的前世今生》。杨全红教授主要围绕其在钠电池筛分型碳负极的研究展开报告。他首先分析了非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电池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制备高容量碳负极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长且可逆的低电位充放电平台。接着,杨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孔口筛分,大的孔腹内表面积及孔腹的上限尺寸分别对储钠低电位平台的产生、拉长和可逆的重要影响,确立了闭孔+大孔容的筛分型碳的设计思路,并阐述了低电位平台储钠机理。报告的最后,杨教授勉励青年朋友要有不骄不馁的科研作风。
第三位作报告的是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教授,报告题目是《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创新》。李美成教授首先探讨了国家的“双碳”战略,并介绍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现状,指出当下能源科技领域重点任务。随后李教授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和新能源学院科研情况。最后,探讨了以太阳电池、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储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系统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并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了展望。李教授还向材料学院师生简要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设计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设计制备以及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表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三位专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高深的学术水平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报告结束之后,与会师生与三位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该系列学术报告提升了与会师生对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碳负极材料储钠、电力系统创新等领域的理解,加深了大家对开展基础研究对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 对我院的科研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夏定国,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第八届科技委委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化学教学,研究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及材料计算。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杨全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北洋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等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特别聚焦于解决电池体系中“碳”的问题,积极推进安全致密高效的新型电池和储能体系的产业化进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李美成,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新能源与储能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基金等科研项目。